台灣棒球圓夢工程系列-森林小學棒球教室初體驗

 

順著彎蜒的小路,走進隱沒在台北市郊的先進部落。不大的操場上閃爍著幾許從樹木枝枒間逃出的陽光。在週三日落前的短暫時光,就是屬於森林小學孩子們的棒球時光。

運動的起點是農暇之餘的休閒,在收割後的田間撿起樹枝石頭戲耍,兩三百年後就成了棒球。教育的起點是傳承,從學習生火搭房開始。傳承技藝,傳承知識,傳承文化。萬千年後,人類可以擁有先進現代的生活。時代或許不同,但是從運動獲取身心靈愉悅的本質,希望藉由教育讓下一代更好的心情,萬千年從未改變。
 

背負中華文化四千年歷史的我們太習慣於藉助文字、書本、語言來傳承一切,直到我們發現抬頭時看不清星空,環顧四野聽不出蟲鳴鳥叫從何而來,兩肩可以扛起的事物越來越輕,雙腳可以行走的範圍越來越小。網路讓我們的眼界變大了,可是感受到世界卻越萊越小。

台灣運動文化協會希望,透過運動傳遞給下一代正向的訊息。就在推廣棒球的過程中,傳球,接球,投球,揮棒,守備,跑壘,費盡全身的心力去追求勝利的榮耀,並且從尊重對手學習同理心,讓孩子們從身體力行中去體認記載於書本中字裡行間的美德。


九月二十八日,民國一百年的教師節當天下午,雖然原定教練人選杜章偉臨時因故未能到場。但是憑著一股傻勁與熱情,我們帶著台南兒童棒球國張聖恩老師捐贈的手套,上山貫徹我們的信念。


推開綠色的鐵門,與一般小學空曠單調的PU操場不同,在森林小學中大約二十米見方的操場上,同時有著老舊的籃球架、足球門以及一些由單槓或輪胎組成的運動器材。還有像是被包覆保鮮膜似保留著幼稚園時期天真笑容與活力的一群小
學生。

比正常孩子的”為什麼”多上一倍的他們,對於我們帶去的器材感到好奇與興奮,爭先恐後的希望可以馬上開始進行一場棒球賽。好不容易在七嘴八舌中慢慢帶完暖身後,像是發送聖誕禮物般的讓嘰嘰喳喳的小雞們領取手套。

我們原本擔心舊手套上滿是修補的痕跡和綻開毛絨絨內裏的皮面,無法吸引這些中產階級家庭長大的孩子們。但是這些記錄著張老師推廣社區少棒的一路艱辛的寶物,有著吸引人的魔力。在張老師送給我們這些充滿義意的球具同時,想必也附上了棒球精神與祝福。

初次拿到棒球手套的孩子們開心的玩起傳接,一時間空中交錯飛過的球,像是林間驚起的一群白鳥,好不熱鬧。當我們費盡心思解釋這麼作是有危險的,要大家脫下手套開始空手傳接。剛開始不難看出他們臉上寫著”不過是傳球嘛!有什麼困難”。但是等到他們認真操作了 一遍空手傳接後,孩子們的眼神開始變得謙虛好學,希望多學些正確姿勢和技巧;看待球具的方式也從當做玩具,變成珍視的態度;從嘲笑伙伴接不到球和怪罪對方沒把球傳好,變成努力嘗試把自己的傳接動作作好來配合對方。

我們並沒有刻意去耳提面命和教導正確的態度和觀念。或者說,我們還來不及指正。或許是森林小學的孩子已經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他們從簡單的傳接中很快摸索出正確的模式。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敬事、樂業、樂群的美德。
 

教改的方向困擾了臺灣家長十幾年,但是我們卻可從平實無奇的活動中看見希望。教育就在運動的每一個細節中間,就在森林小學的孩子們身上,就在每週三隱身於林間的小小操場上。社會文化的轉變就就寄托在每天運動生活的文化當中,一點一滴的越來越好。

 

台灣運動文化協會  陳柏全 2011.9.28

arrow
arrow

    TaiwanS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